《乐山师院报》
出版时间:2018-06-15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的信念只为当一名好老师———记数信学院专任教师高仕龙教授


作者:王星文

  【人物简介】高仕龙,男,汉族,四川仁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乐山师范学院校级学术梯队成员,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晋升教授。主讲课程《解析几何》、《数学分析》。先后荣获乐山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师范技能优秀奖”,乐山师范学院优秀教案及讲稿评比“一等奖”;多次被评为乐山师范学院年度考核“优秀教师”、“优秀教职工党员”等先进个人。在学术研究上,近年来主要从事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分数阶随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余篇,EI检索1篇。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和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项目5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平台1项。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个20年?也许对于一部分人来说,20年就是一晃而过,是平淡人生中的一段普通岁月。但对于高仕龙,20年过去了,青春不再,但理想却化为现实。他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名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这20年里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专业技术素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教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赢得了师生的共同好评。
这是磨炼打拼的二十年
      “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效果反馈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学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讲台上的无数次磨练,让高仕龙从初登教坛的新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1998年本科毕业进入乐师,两年后学校升本后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对于高仕龙来说这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于是他努力考入四川大学并先后取得硕士学位、访问学者、博士学位。“现在想起刚进校时,感觉那个时候都没把课讲清楚,当时还觉得自己讲得挺好的。”正是因为不断学习才能发现到自己越来越多的不足,因此,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外,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教学研究,使得他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了所教的专业发展和角色转换。
  “上好每一堂课”是高仕龙所追求的极致,也是鼓励他不断在摸索中前进的动力。他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两个条件,一是精心准备,这个准备指的是他长期的积累,包含科研、教学体会、教学基本功等。毕业于师范校的高仕龙教学技能基本功扎实,板书是全院师生公认的漂亮。“一堂课,形式是要有的,但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从本科生到博士,他的经验逐渐增加,他认为只有通过专业的积累并落实到教学上才能对专业课理论有深刻的理解。有一次,他上课时碰上停电不能播放PPT,什么也没准备依旧完成了教学内容,因不用PPT时板书的内容更多,学生们表示不用PPT的感觉更好。是多年的练习与知识的累积使得高仕龙总能从容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二是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层次与性格。“因材施教,我们首先得了解这个‘材’”。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班主任了解班上同学的整体学习水平和接收能力,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只要发现有学生情绪波动,或学习主动性不够的情况,他总会及时跟他们沟通,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当有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他也会及时发现并进行沟通,高仕龙经常会通过眼神来判断学生是否听懂他所教的内容,“每次我问他们‘听懂了吗?’眼神坚定的那就是听懂了的,而眼神散漫不聚焦的那就是没听懂了”,而对于这些没听懂的学生,他会在下课后主动与他们沟通并耐着性子再进一步讲解。
这是兢兢业业的二十年
      在教学上,他所主讲的《数学分析》课程分为上、下两册,课时安排为三个学期,时间跨度长,知识点多,难度系数大。但该课程是数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几乎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课成绩和考研升学。因此,为了上好该门课程,多年来他积累了大量的备课资料,包括该门课程完整的课件、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书等等。并且,在课程内容上,他力争做到有效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注重知识的融汇贯通,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注重数学思维和逻辑的培养。“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很多老师都在上这门课,这些老师都很厉害,不过,自己懂,而且能够把学生也讲懂的老师,高老师是唯一一位。不是说其他老师讲不懂,而是在其他老师教导下,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学生吴智军说。
  在教学中,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良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他认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吴智军说:“有一次,将近凌晨一点了,有点急事需要找高老师,我就QQ上询问了高老师,让我诧异的是,高老师马上就回复了我,出于好奇心,我就问了一下高老师这么晚怎么还不休息,高老师回复还在备课。高老师任教快20年了,每一次上课前都还会去认真备课,这让我由衷的佩服。”除超额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高仕龙近年共指导学生毕业论文50余人次,学生试讲40余人次;参与指导学生师范技能比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3人次;指导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4项,IPD项目2项;培训和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30余人次;指导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在对待学生上,高仕龙会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诉求。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结束后,他都会向教务处要一份所有老师的评教,“同学们在网上说的话才是最真实的,在这当中我可以看到学生的诉求,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值得借鉴的”。他尊重学生的人格,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对学生从不讽刺挖苦和打击报复,他认为不应当贬低学习差的同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在指导学生竞赛、考研上,2012年到现在我校参赛者的成绩在各类竞赛中的名次逐步上升,从一开始的省级三等奖、二等奖到仅次于川大再到后来的全国三等奖,这当中离不开高仕龙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耐心指导。每一届,他只教四个班中的两个班,但是其他班准备考研的学生也会在私下问他问题,每当有学生问的问题他一时回答不上的,他都会放在电脑桌面,一有空就会拿出来思考。这么多年了,他把这些学生问的问题做成了一个问题手册,希望以后的同学可以用得上。
  这是形成独特自我的二十年
      “除了工作,我还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高仕龙在工作之外有很多兴趣爱好,他是院篮球队甲队的固定成员,利用每周的休息时间来训练。但是他最爱的还是文学,理科生爱上了文学,就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从小对于文学的喜爱使他对于任何事物都极具包容性,就算是班上的同学与他讨论‘小鲜肉’时,他也会积极参与讨论,他不会因为对于新事物感到陌生而排斥。就算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会找他一起讨论新上映的电影、新出版的书籍和新发行的专辑。“记得那次数信对物电的教职工篮球赛,学院很多同学都去观赛了,大家在为整个学院呐喊助威的同时,我听到的最多的是‘高老师,加油!’”学生王海菊说。
  这二十年,高仕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理科的逻辑思维与文学的文化素养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用一句话形容高老师,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老师在传授我们数分知识的同时,也在给我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示范应该如何传授给学生知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解惑呢,因为我是外省的学生,那来到四川在生活上以及其他方面可能有一些困惑,我有同高老师聊,高老师也都一一给我解答。”王海菊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于高仕龙的感恩。但他依然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对学生的付出远远不够。他希望自己能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感到迷茫时,能做他们指路的明灯。

  春风细雨润桃李,三尺讲台阅春秋。这是高仕龙从事教育事业的第一个二十年,接下来的时间他依旧会将传道解惑作为自己的责任,怀揣着每一位学生的梦想前进着。他坚定的走在科研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工作,在教育的事业上兢兢业业育人,一路前行,桃李芬芳。

乐山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474次访问,全刊已有21441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