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院报》
出版时间:2017-12-15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乐师精神 奋楫一流梦想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一点体会


作者:佘万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洋洋洒洒32000余字,通篇充满着激扬奋进向上的正能量与精神姿态。据统计,报告全文出现“奋”字41次,“精神”出现33次。比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等等。习总书记为什么要在报告中多次强调奋斗、奋力、奋勇、奋进?这是因为我们党要在自成立以来的百年之内带领十几亿人民实现从贫困状态到全面小康的转型,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百年之内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两个一百年”将改写世界和人类历史,书写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恢弘篇章,但任务又何其艰巨、挑战何其巨大、完成何其艰难。任何远大理想的实现,都需要磅礴的精神力量来牵引。拿破仑说过“世界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来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我们党在井冈山时期,面对艰难困苦,靠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必胜信念,靠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初心,才走过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纵观我们党96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还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的建国初期建设,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一条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永不懈怠的奋斗之路、精神之路。为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掷地有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些话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实现历史使命、承载责任担当的精神姿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对于学校而言,第三次党代会作出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梦想,也是每位乐师人的共同梦想。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对我们每位教职工而言,省属一流的梦想也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说它是历史的,那是因为在专科时期,学校以师范教育教学改革著称,连续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更是走在全国高校最前列,一度吸引了师范教育界最高端、最瞩目的目光。说它是现实的,那是因为经过近四十年的办学积累,尤其是升本十余年来的不断奋斗,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以及第三方社会评价,总体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处于靠前的位置。说它是未来的,那是因为学校面对高等教育“一流”建设战略要求,要继续发展壮大,办出特色和水平,我们必须把目光瞄准一流。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掀起内涵式发展最为深刻的变革,双一流建设、向应用转型、破解趋同发展等一系列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波澜壮阔、气势恢弘。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从十九大报告中汲取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弘扬“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乐师精神,保持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办学传统,积极破解“历史周期率”“逆发展”“同质化陷阱”三大发展难题,实现我们的省属一流梦想。
  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特征。
  奋楫一流梦想,需要我们弘扬乐师精神,凝聚师生共识,跳出“历史周期率”。1945年7月,革命胜利曙光初露之际,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时向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他说,“一个朝代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40周年,在近4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从一个百余人的高师班,发展壮大成为上万人的大学,从专科层次跨越迈入本科层次,从百余亩校园拓展成为千亩校区,取得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的巨大发展,靠着艰苦奋斗、争先创优的精神越过了专科与本科初时发展阶段。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今年学校用了很大力气,汇聚全校师生智慧,对近四十年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乐师精神表述语,其目的在于增加全校师生对争创一流的奋斗信心,夯实学校前行发展的精神力量,跳出学校发展的“历史周期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每一个梦想的实现,总是需(下转第2版)
  -----------------转版-----------------
  (上接第1版)要有艰苦奋斗、矢志 不渝的精神力量,离开了精神力 量作牵引的梦想,就会沦为幻想。 奋楫省属一流梦想,我们必须弘 扬“敢为人先”的乐师精神,要把 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 时代气质,敢领风气之先、敢领潮 流之先的傲然风骨,脚踏实地、自 强不息、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融 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 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方面面, 从本科拾级而上研究生教育。我 们必须弘扬“臻于至善”的乐师精 神,把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追求 更好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导向,体 现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 全方位全环节,以一流的人才培 养质量、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 社会服务、一流的文化传承与创 新,来搭建起支撑我们争创省属 一流大学的四梁八柱。
  奋楫一流梦想,需要我们书 写乐师故事,汇聚奋斗力量,避免 “逆发展”。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 是螺旋式上升,并非一直线性地 一路向前,发展“中断”而导致的 “逆发展”现象并不鲜见。对学校 发展而言也是如此,不进则退,慢 进也是退。全校师生是学校历史 的书写者、争创一流的生力军,应 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 教育情怀与历史担当。习总书记 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历史只会眷 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 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每一个梦想的实现,总是需要以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落实取向 作支撑,离开了实干落实作支柱 的梦想,就会褪为空想。我们能否 在本科院校行列从跟跑向并跑、 领跑转变,这取决于我们是否有 狠抓落实的本领,变“真抓”为“抓 真”,变“实干”为“干实”,每位老 师都兢兢业业的教书,每个学生 都一门心思读书,人人都在本职 岗上竭尽所能书写精彩的乐师故 事,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学校发展 的磅礴力量,才能避免“逆发展”。 作为学校宣传部门,要牢牢坚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习近平总 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 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48字新 闻舆论工作要求,关照师生的校 园生活工作现实,讲述好学校深 化综合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最 鲜活故事,讲述好老师们耐心细 致教书育人、埋头苦干潜心研究、 奋力争创一流的最生动故事,讲 述好同学们弘毅自强、勤奋学习、 青春奋斗的最丰富故事,写出最 有思想、最有温度、最有品质的新 闻报道,让全校师生从每篇报道 中、每行文字里都能汲取奋勇争 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力量。各单位 各部门也应该牢牢树立“大宣传” 观念,自觉站在时代的高处,观照 当下争创一流的火热实践,展现 师生寻梦的理想,记录师生追梦 的奋斗,弘扬主流价值,把乐师的 精彩故事讲出来、讲精彩,把乐师 人“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精气 神写出来、传出去,不断提振士 气,汇聚奋斗力量。
  奋楫一流梦想,需要我们形 塑乐师文化,积聚发展自信,走出 “同质化陷阱”。明确类型定位和 转型路径,这是教育部关于地方 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指引, 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定位、分类 发展,引导地方高校形成各自的 办学风格和亮点,走出“同质化陷 阱”和“特色困境”。文化是凸显学 校办学特色的最本质要素,也是 学校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更是走出“同质化陷阱” 的根本之道。习总书记在十九大 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灵魂”;他还说,“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可见文化对梦想实现 的重要性。当前,学校办学条件、 办学基础、办学资源建设不足,离 师生员工对美好的学习生活向往 还有一定差距,这既是我省高等 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具体体 现,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 情所决定的。记得一位校友说过 这样一句话,“哪怕校园再小,但 心之所向不能小”。是啊,尽管学 校面积不大,也不甚知名,但我们 的追求不能低、目标不能小。面对 学校还较艰苦的条件环境,要奋 楫省属一流梦想,我们必须坚定 学校美好发展的信心,打造艰苦 奋斗、励精图治、实干兴校的文化 特质,厚植正视困难、永往直前、 奋楫争先的文化底蕴,培育爱校 兴校、甘于奉献、荣辱与共的文化 土壤,把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 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 争创省属一流大学上,依靠文化 的力量来积聚师生心、开启师生 智、动员师生力。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走出“同质化陷阱”,一流之 路才能越来越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 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 命”。回首王聿修、谭显孝等学校 先辈筚路蓝缕的创校艰辛,罗嘉 云、李代泌等学校先贤历尽艰难 的升本砥砺,谭辉旭、罗大玉等 学校前辈栉风沐雨的前列求索, 这些奋勇奋进的精神传统是我们 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举办研 究生教育,迈入省属一流大学,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乐师人应当承 担的历史责任,也是必须完成的 历史使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好新 时代争创一流的长征路,我们惟 有弘扬乐师精神,惟有奋楫勇进。


乐山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386次访问,全刊已有2125161次访问